澳洲打工度假在我大學時期紛紛會聽各式式各樣的資訊,不管是賺錢或體驗生活當時都很嚮往,但是我卻拖到最後一刻才出發。沒錯!我在29歲前辦好簽證,有一年的時間準備好再出國,於是我30歲那年才出發去澳洲打工。
大部分的台灣人在畢業後,或工作幾年想轉換跑道做個停看的時候去,說真的各有好壞,但為什麼這麼我拖到最後的原因23歲才學習美髮,26歲才當上設計師,半年後與髮廊一起合開的cafe,花了3年多的時間才讓公司步上軌道。那時被當時另一半(也是髮廊餐廳的股東)唸說:『你好好的在台灣當老闆,我真的不懂幹嘛去別當別人的員工。』中間經歷了滿多爭執,但再不去就沒機會了,我也思考了要去跟不去的問題,但我問我自己說:『不去對於我這趟人生我會不會後悔?』對於這個問題~我肯定會後悔的,於是就讓我任性一次吧!
身為經營者的我必須先想過最壞最壞的下場,最壞就是把這家店收了。於是本來想去半年的打工度假,也在想說要如何穩定目前經營的事業,最後決定去三個月就好。把管理職交給另一位合作夥伴,利用線上開會、線上匯薪資、做報表等等,又在出國前去上了進修課程,想要找到一些關於自身能突破的盲點。辦完簽證後的半年,我獨自出發去澳洲,體驗了我人生最精彩的三個月。
第一次一個人獨自出國,在出境的時候我非常緊張,緊張到打電話給朋友舒緩當下的情緒,一直到X光檢測身上所有物品的時候,不得不掛掉電話的那一刻,我突破了。我突破一個人出國、一個人搭飛機、一個人的孤單、未來的畏懼,一個人的冒顯及韌性。
第一站到了雪梨先投靠朋友寄宿,我知道我我必須要馬上有工作,不能浪費每一天,不像別人有充裕的時間等待白工$20~30澳/H,我不像別人有一~二年足夠的時間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只有三個月讓我體驗人生夢想,所以任何我必須趕快有工作,第二天就開始到處應徵。在這三個月中做的都是黑工$10~15/h。做過的工作有中國超市的補貨員、開在百貨髮廊的美髮師、飯店房務人員、在農場採藍莓,以及在FB找網友到府服務剪頭髮。總共踩點了雪梨、科夫港、黃金海岸、布里斯本、墨爾本五個地方,讓我發揮所有的企圖心、可能性、時間管理的能力,用力活滿這三個月,也藉由這樣的旅程,重新找回原本的自己,大家給我的回饋不是瘋就是ㄎㄧㄤ(單純、有趣、好笑、),但創業中的我卻不之不覺束縛了自己 。
這三個月也看著公司報表業績逐月下降,因為沒有我在店裡控管服務、餐點品質的原因,開始有了客訴,也這樣影響了公司營業額,這是我必須要承擔的壓力及代價,於是三個月的時間到了,準備面對台灣所發生的一切爛攤子。回臺灣個隔天,立馬回公司挑整該處理的狀況。
回到台灣同時在管理兩間餐廳,其實發現很多事情心有餘而力不足,一個負評需要靠好多個正評來洗白,也看到了那時候的我及團隊的能力還不夠穩定到可以同時管好兩間店。
我自己整理的狀況有三:
1.『商業模式無法複製』:一家餐廳的核心當然是產品力,這是不可否認的,但除了產品店長也是極其重要,需要觀察力、溝通力、敏銳度、有溫度的服務但是我當時找不到可以複製這樣的人才。由於兩間店的產品又是不同的項目,必須得訓練會不同料理的廚師,雖然掛的是同一個招牌,但卻是完全不同料理的店家。
2.『在同一個商圈不是所有的產業都適合開分店』:開了分店才意識到決策上的錯誤,對於餐飲業而言,開在同一個區域會瓜分掉原本個客量。之前在東區很有名的甜點品牌Dazzlin蜜糖吐司大家有沒有這個印象,由於環境甜點夢幻,造成了一波網美打卡風潮,排隊都需要1~2個小時才能吃到的名店,也在同一個商圈開了分店,後來分店經營了不到兩年就收掉了,
3.『活動&行銷規劃太慢』:廚師的實力跟不上需要更新菜單的新品,我也必須要身兼研發,定位產品後需要拍照及後製,美編行銷也是由我負責,一心這麼多用也搞的進度緩慢,開了分店後又必須跟各位股東開會,總是太多流程要跑,導致不如預期提早發布活動,也搞的廚師容易手忙腳亂。檢視這樣的管理若可以提早訂下時間點去檢視,透過線上開會去減省大家時間搭不上,會更有效率。
經營一年後也因為營業額不足導致虧了100多萬,也積欠房租,後期甚至解掉儲蓄險支付員工薪資,後續又跟銀行借了100萬。在這期間常常在思考,這是我要的嗎?還要繼續嗎?要不要收一收了?錢呢?髮廊還有股份怎麼辦?我要什麼?
在把錢都還一還後最,我決定了『把店收起來吧!』。於是鼓起氣和髮廊的大股東提了。
我:那個...W你有空嗎?我有一件事想告訴你跟你討論一下。(心裡已經想說他會說服我繼續經營。)
W:好啊!你想跟我說什麼呢? 我:我決定把餐廳收掉了。
W:蛤!?你再說一次? 我:um...我決定把餐廳收掉。
W:(沈默了5秒).......我想應該沒有人能改變你的決定了吧!?
我:um...(我也沈默了5秒)嗯!
W:那剩下的貸款呢? 我:剩下的我來扛。(我當初哪來的勇氣說這種話)
剩下在討論要如何交接,因為髮廊老闆還是想有餐廳,畢竟這是當初這家店紅起來的特色。我索性都把店直接給W,畢竟結束事業還有一堆狗屁事要處理,何況W要承擔的風險更大。
會有人跟我說,你離開好看可惜、你會後悔嗎?未來還會想再創業嗎?
說真的創業第一年我很後悔,但以事後論來說,如果我沒創業永遠學習不到用負責人的角度看事情。如果沒創業我不會有種跟銀行貸款了3次。如果沒創業我可能永遠不會了解這個資本社會怎麼運做。經歷過這5年的磨練,我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我了解數據才是真事實而不能都只憑感覺。讓我知道行銷的重要,一家店東西再好吃但客人不進來也沒用。也懂得抓住客戶的心也,跟他們就像是朋友的相處。
雖然經歷了跌倒,但這個學習無比珍貴,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人生沒白走過的路」也奠定之後再開店積蓄的能量,這只是人生的中繼站。至少我找回了我是誰,知道自己要什麼,清楚要學習什麼提升自我,期待接下來有更多關卡讓我一一破關,我會好好的體驗我所選擇的體驗。